女人我最大2021

综艺中国台湾2011

主演:蓝心湄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2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3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4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5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6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3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4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5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6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7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8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19女人我最大20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2 12:21

详细剧情

《女人我最大》是台湾一个女性类的电视娱乐节目,讨论各种女性感兴趣的话题——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身体到心灵。本书根据中国大陆的流行趋势,对这个节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推荐了很多产品,是一本适合所有爱美女性的时尚读物。

 长篇影评

 1 ) 最后一段伊迪生孩子看的我又哭又笑

伊迪躺在床上各种各样的喊声加上病房里面每个人的表情、行为
笑疯掉了·~~~
孩子出来的瞬间有开心又感动!
病房的墙纸像天空,蓝色的有云,镜头:天空一样的墙纸做背景,护士双手托着婴儿缓缓出现。。。一瞬间。。。所有人都感动了!

 2 ) 温暖是一种特效药



    姐妹淘的故事貌似专讲给姐姐妹妹们听,就像去做美甲或进内衣店,先生们要陪同太太小姐,虽不抱怨,总会在心里留下恐惧的烙印。

  本片并不推荐给男士们看,无聊否?激情否?都次之。问题在于本片的旗帜上写着“It’s all about women”,这也就变相地做了影片风格的定位,温情片,煽情片,爱情生活指导片。

  还有一点,片子里也没怎么捧男人的好,当然也没把男人妖魔化,只是强化了女人的“苦”都源自男人,有点像女人的絮叨,而我肯定,男人们都不喜欢听唠叨。

  五个女人唱一台大戏,四正一反。这部影片避开了《欲望都市》里流光溢彩的时尚元素,也撕去了情感的奢华外衣。一切从朴实的亲情、友情、爱情着手,偶尔提及的香奈儿.普拉达也成为了讽刺虚无与欲望的符号。在开篇时,时尚女主编Sylvia逛商场,镜头里闯进来的大大“Fake”,就像“No Smoking”一样,作为标记先故事贴在了观者的眼球里。

  在我看来,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情节是,已婚女人如何保卫自己的婚姻与生活。Mary把自己的老公Stephen外遇的事情告诉母亲以后,老太太帮女儿策划并实施的暂离方案,很有意义,也有实践性。关键时候,亲情能体察到你最需要的温度!

  现实生活中,小三挤走正室,串谋夺位的例子不胜枚举。年轻就是资本,“黄脸婆”注定处于劣势,要决斗,必须从长计议。计划是好的,但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这也是影片超越情感,又忠实于生活的可取之处。

  等Mary回归后,一切照旧,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Stephen依然周旋于两个女人间,Mary也只能在姐妹淘中寻求慰藉。虽然赶走了Stephen,弃了属于Stephen的衣物用品,但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加之女儿疏离自己的恐惧,这都成了Mary绝然放弃婚姻的火力。另一方面,也是收拾心情,重塑自己的起点。

  当今世界,做独立女性,主张自我并不难。选择提出离婚,寻找自己的生活,并在最后赢得事业,这是Mary的人生规划。我们有幸看到了Mary的成功,还有个意外惊喜,她同时挽回了一时“鬼迷心窍”的丈夫。这看似充满了戏剧效果,却能温暖人心。细琢磨,男人是这样的。他们知道犯了错,却不会承认自己犯错,当一切无法补救时,他们又能找到办法用行动自救,在不失颜面的情况下,回到从前。他们永远知道哪头轻哪头重,也知道什么是要放弃的,什么是不会放弃的。他们一旦开始行动,女人绝不是对手。

  这部影片以Mary的婚姻危机为大事件,引出经受利益考验的友情、亲情,探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背叛”,这同样也是一处亮点。Mary与Sylvia在街上一番大吵,冰释前嫌的那段,特别是Sylvia用东西掷向Mary所表现的内心情感,十分细腻,也显露出生活基础。友情的温度可帮助女人疗伤!

  其实,片子里到处弥漫着男人是主角的气味,只是隐藏起来了而已。Stephen虽未露脸,却是所有人的谈资,甚至在修甲妹那里都有相当大的名气。被待产的Edie叫进去陪护的女同Alex,即使对男人不感冒,也要正视自己是女儿身的现实。一心想要儿子的Edie,最终生了个儿子,不说她有没有传宗接代的封建老思想,就这段拿来做了全片的结尾,可见这幕后主角的重要性。

  再怎么分析,也不能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人的生活大门,看电影,长见识,图个乐,这就够了。

 3 ) 你说话日渐拘谨而且没有人明白

你一定明白,在消费主义社会,与女性对话需要特定的语码。如果没有恤髮修甲做facial的习惯,不常看时尚杂誌,不介意拿什么手袋,对某几个资产阶级牌子无涉猎或无看法,便彷彿隔绝于大部分的女性共同体。一个由消费主义主导的中产女性话语(包括影像)佔据社会上大部分媒体空间,将基层、主妇、知识份子消等其它各种女性话语挤到边缘,当要介入这种几乎由大集团及媒体合力打造的文化领导权(culture hegemony),重新发掘消费性主流话语在原初的自主意义,你必须先掌握《女人大作战》(The Women,下称《女》)开首时莎菲Sylvie(安纳贝寧Annette Bening饰)进入Saks高级百货公司的主观镜的高速扫瞄功能:五分钟内高速猎取当买货品,价钱型号产地特色了然于心,一眼辨出真货假货,自我定位掌握良好绝不迷路。

结构性中年危机

2008年港女的其中一件大事,很可能包括相约女性好友入场观看《色欲都巿》电影版(Sex and the City,下称SATC)。不幸,就片论片,SATC电影版实在无足观,其拜物以及童话包装都率直天真得厉害,而且用非常老气横秋的语气讲出来:「每年都有许多20出头的女生来到纽约市,追求名牌和爱情。20年前,我也和她们一样,只是我很早就懂得名牌的时尚潮流…于是我把重心放在爱情上。」女主角凯莉的梦幻婚礼是SATC的电影重心,电影且暗示婚后诸女会一如既往地生活,如同童话最后那句「王子和公主(及公主之女友)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直至永远」,意识上的保守实在有点令人惊讶。而教人一开始便鬆口气的是,《女》的故事就是从SATC结束的地方开始:中年是无爱情的,中年中产女性的两条出路,即由爱结合而生的家庭,及将爱情降调之下被高扬的事业,均给女性带来挫败,并不能再作为赋予自我意义之生命实践。这些大概也足以构成男性的「结构性中年危机」;当然Diane English比倪震更为成熟的是,她写的女角不再以爱情来解决空虚。

玛丽Mary Haines (Meg Ryan美琪赖恩饰)丈夫是金融界钜子,女儿活泼可爱,家裏有位能幹的管家及超级保姆。她在自己父亲的製衣厂做兼职设计师,又亦步亦趋学母亲担任妇女会主席,专为社群内的妇女组织园游午餐会,閒来研究园艺和烹饪,有教养、为人设想、神经质得来有点冒失。八足咁多爪之馀,当有天修甲时从八卦的修甲师口中听到自己的丈夫与卖香水的性感女郎姬丝图Crystal(Eva Mendes伊娃文迪丝)有染,她平静的生活就此崩溃。与姬丝图在内衣店的更衣室较劲遭败,暗场交代夫妻摊牌,失去人生目标,同时又遭遇莎菲的背叛。

任职女性杂誌总编的莎菲渐失老闆信任,发现她那种强调深度、尊严、批判性和明星级写手群的编辑方法逐渐被边缘化;她害怕失去这份经营终生的工作,一时心乱将玛丽的婚变事件出卖予一个「八珍姐」式的专栏写手。但即使出卖朋友,甚至向老闆交上出自年轻手下、自己本来不屑的题目,仍没能保住饭碗。职业女性的终极绝望是,就算出卖了自己,仍然无法挽回败局。

感到失去人生目标的玛丽出走(其实是到野外参加亲近自然的学习营),结果受神奇的荷李活经理人点醒,为自己而活,就设计了自己的时装品牌;后悔背叛朋友的莎菲则在寻找玛丽时,意外成为了玛丽女儿的人生导师(亦即母亲),两名好友交换了人生的位置,然后和好如初——说不上是很大突破,只是已有元素的重组。而结尾是莎菲办起了自己的杂誌、又沐浴爱河;至于玛丽,丈夫表示对她重燃爱情,她设计的品牌也获第五大街商店垂青;但她却因为珍惜独身生活、不愿把品牌变成量产,踌躇着未有回应。《女》的剧本由1939年「从事创造性工作而获取自我价值」,并没有什么意外之喜和奇蹟。我们不妨这样看:《女》当代中产阶级女性的反叛癥兆,那个炸弹的小小药引,不在于宏图大略而在于出于坚持的拒绝,或仅仅是考虑拒绝一刹那的犹豫。

坚持政治正确

The Women本是1936年Clare Boothe Luce所写的的舞台剧,1939年。George Cukor 将之拍成百老匯歌舞剧,今次Diane English改编以当代纽约为背景的《女》,是中年的童话(较诸青年童话,中年童话涉及性别的动摇多于肯认),里面存在一些经典的女性主义出路建议。前文的「从事创造性工作」,就是一个非常政治正确的建议。

The Women历来采用全女角、无男角,今次也一样,纽约大街上的随便步行、掠过镜头的配角,都是女性,连一个男性都没有(这也象征性地说明了这部电影不可能真正「写实」),这传统并被导演刻意作为打造「女性自足」的世界之宣言。前作中玛丽扭尽六壬,仍会被说服「要忘记自己的傲慢,别离婚」,但今次则将焦点从夫妇情转到女性情谊。对于母亲和女性友人来说,脱离爱情与家庭的女人,就像回巢,是以玛丽的母亲眼中带着深沉的喜悦对她说:你离婚是不幸的,但我很高兴你仍需要母亲。玛丽认为被朋友背叛,比婚姻关系内的背叛糟得多;而「幻痛」——失去肢体之后、但觉得肢体仍然存在——所形容的不是失去丈夫,而是失去朋友。片子以硬朗、好色、好讲大话的同性恋女作家亚历斯(Jada Pinkett Smith珍达萍洁史密夫饰),彻底取代男性角色的表演功能。而玛丽知道丈夫有外遇之后第一场与女友们碰头的戏,也是在lesbian bar。

女性谱系,一代代的母亲与女儿,连串的母女对话:玛丽的母亲说忍一忍外遇就过去了;莎菲与玛丽的女儿莫丽甚至有「先有性再有爱」这样接近教育电视的话题,连安纳贝寧Annette Bening做来都有点吃力。玛丽即使婚变也不想向朋友们谈论每个细节,这是拒绝窥私的教养。象征玛丽青绪崩溃的一场戏,不过是讲了「没人能在床上给予史提芬更大的快乐,我可以把木板上的钉子吸出来而这肯定是个事实!」这样几句涉及性的露骨台词。嗯,由此可见,中产女性背负的包袱可真是大啊,而她们连发洩与失控都太温和。

全片唯一一个男性角色是片末出生的爱迪(Debra Messing狄宝娜美臣饰)儿子,像一颗星降落般掠过画面的男婴,可以说,他非常老土地象征了一个「新开始」,但同时也象征了「中止」——已生四女的爱迪终于「追到仔」,完成了「母亲」的责任。那么相信「生产」的,就已经露了福特主义年代的底牌:这大概不是着重「消费」的后女性主义口味。

被击倒的女性主义

投资1600万美金的《女》既不叫好又不叫座。浏览美国网上短评一片骂声,看来是因为1939年原着舞台剧过于经典,许多人认为改编失色。去掉原作脉络,香港也无人写过影评。你以为一般港女观众会喜欢吗?不,她们喜欢SATC,嫌《女》没有精彩对白——我几乎马上想起莎菲在开杂誌会议时如何被年轻女子打败:她不断想着要「make a statement」,做能够反省自身的杂誌,不满瘦身和美容的广告虚偽;而新来的年轻女子则建议以「復仇」为题,找个年轻模特拍令整件事不可抗拒,然后让杂誌成为整个出版业的罪恶快感(guilty pleasure)。莎菲觉得復仇是老套的思维,与她想的「爱自己」相反——而同事马上插口:但我会买那本杂誌。噢,纯靠感官直觉、等待被煽动的消费者口吻。孰新孰旧?经典女性主义定义下的「新」,已经被消费主义追打了。一如莎菲,某些思维显得比较保守的女性团体,虽然握有较强的话语权,但其实,自觉势孤力弱、充满危机感,并随时因为不够自信而犯上从众与背叛的错。

我愿意相信,《女》是经典女性主义穿上消费主义外装的一个反扑,但得不到大众同情。出身电视剧的导演无疑因功力不够而节奏鬆散拖沓,大家打落水狗,没有人想到鬆散拖沓、过于关怀细节也是阴性特质的一种。片中多次反对瘦身大潮,莎菲发现小莫丽也禁食减肥时,哀叫「看我们把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了」,这和她三个女人一个墟或在高级百货公司装身猎货时是天渊之别——也许导演的意思是:面对下一代时,我们比较倾近于美德。

然而,那些卡通化、常在电视上看到的bitchy,引起强烈反应,有网上影评说,「没人会喜欢那些自我中心的讨厌女人」,感觉有点像港男之仇恨声讨港女。而同时,影片的消费主义语码包装之下,是外在批判的角度,是以角色们如此不可爱,女消费者的认同感不高。如果影片的目标是要将经典女性主义的理想重新啟蒙大众,换言之是依靠大众的接受度来评断其成败,那么影片的失败就成了证据如山,因为是他们主动放弃那些以诚意为量度标准的范畴。甚至连这种理想都彷彿是过了时的:偽装成大众的样子,走进他们之间,不知不觉地改变他们,在一个壁垒分明、过于熟练的社会,已经接近不可能了。
《女》作为电影是疲软无力的,但仍然比SATC更容易让我接受。但念及现实的社会文化政治,想到涉及淫审或社会监管的各个范畴,女性团体阵营之分裂令人扼腕。每日唱着同样的政治正确的女性主义啟蒙论点,那些女性团体,是否已经再无野性的活力,只剩下保守的尊严?在我们的精神与能量耗尽、槁木死灰鸡皮鹤髮之前,至少埋下多一点激进的种子。

 4 ) Happy to Be A Woman

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片子,因为通篇没有出现一个男性角色,影响了整部片子的Stephen,始终都是以被谈论的方式从女性口中道出——绯闻的男主角、负心的丈夫、孤独的有钱男人、不称职的父亲——多少有点可怜的男性形象,尽管事业有成。
这又是一部励志片,四个女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找到了自己——Mary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Sylvie辞掉了总是让她妥协让她背叛自己的杂志主编,Dora终于得到了一个儿子,Alex认识到作为女人的幸福(我认为她是一个抗拒自己女性身份的角色)。Be pround of yourself and of a woman.
以婚姻的出轨为导入的剧情却一直在淡化婚姻。为了家庭和婚姻忽视自我的女性,做出了很多努力,却最终还是失去了丈夫对自己的忠贞,失去了丈夫对自己的需要,然而,当她看开,为自己而率性而活,丈夫却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身边——这似乎成了一种普世规律,多少有点反讽意味。不知道是应该说男人天性里有种不安分不懂珍惜,还是应该说女性天性头脑简单非要经历一次人生阵痛才能成长。女人,因为什么而美丽?可以因为爱她的男人,同样也可因因为自身的自信,当然,我门更希望的是一种平衡。女性角色的社会定位更偏重于为家庭的付出和放弃,当代女性的自我定位更偏重于自身对于事业的投入,都是要花心思的,怎奈人精力有限。把生活的压力分散一部分到男人身上应该是大部分女性的心愿吧,找个好老公的重要性也正基于此。可是好男人可遇而不可求,世事难料,作为女人,还是别忘告诫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也可以骄傲地活在这个世上。总要有点危机感才对。
友情、母女情,是这部片子中让人感动的温情。闺蜜——一起逛街一起八卦一起Party,因为女人自身性格里的敏感、小心眼,有时有点紧绷,或者也会伤了你的心。有时不知所措:知道朋友丈夫的出轨时不知如何开口,无奈背叛朋友后不知如何补救;有时疯狂默契:大街上当面吵开后彼此相拥冰释前嫌,在Saks假装偶遇在小道消息传播者面前上演好戏。更为重要的是,当你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成了祥林嫂,她始终站在你的身边。母女始终是很微妙的关系,很多情况下,都有点相互掐着的感觉——母亲的控制欲,孩子的叛逆心理。可是到最后,知女莫若母,在女儿心中最美丽的那个女人也一定是自己的母亲。因为是粗茶淡饭的感情,便不需要精心装扮才去赴约,熟稔如白开水,总是最解渴,最放松,最肆无忌惮,永远不会抛弃对方。
最后再说爱情。这是太过玄妙的东西。某一朋友最近一直在思考何为真爱,而且用的是东西方两种思维,不知道结论如何。首先是种感觉,是相互吸引,是炽热和紧张,但是到最后,一定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你以为不在了感觉不到了可是她一直在你身上(虽然片中用来形容友谊)。是曾经拥有加上执子之手加上相濡以沫。如果说婚姻和爱情是两码事,那是因为我们把爱情定义为美好把婚姻定义为琐碎,是因为我们都逃避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生活,生活本身。生活是种状态,因为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而微小或剧烈变化的状态。变化微小时,我们觉得无聊或是缺失新鲜感,变化剧烈时,我们觉得不知所措或是乱了阵脚。回过头来,常觉得不过如此;身在其中,总不识此山。我的世界里,爱,一定要有不愿放开。What is true love?没有答案。
很推荐片子中Dora生孩子的那一段,中国电影里无例外的带着甜蜜的痛苦在这部片子里多了诙谐和疯狂,我觉得看过的人一定忍不住大笑。没生过孩子的估计要像Alex一样纠结得六神无主加哭笑不得,至于生过孩子的要问问我妈。四个女人相拥时,啊,生活完整而美好——女人,要有点疯狂才是。
为自己涂上Jungle Red的甲油,女人,还在害怕犹豫什么呢。做女人,是种幸福,不是吗?

 5 ) 旁人觉得悲,我却寂静欢喜

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就因为没有男性角色?说这些话的人,一定对“女权主义”这四个字毫无了解。
这是一部充满梦幻的电影?就因为最后是happy ending?假如你真正懂得,你一定不会这么说。

这就是真实世界里发生的真实故事。
唯一显得梦幻的,不过是她们都不缺钱,她们不用担心离开男人露宿街头。但假如因为这个就是不够真实,那么这世界就只剩贫穷是属于真实。

做为《欲望都市》的资深粉丝,这两部电影的确看起来很像,然而却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内涵。

还记得BIG逃婚之后,她们是怎么干的吗?她们去度假了。最后的最后,他把所有最著名的情书email给凯利。于是,他们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这里。当梅格瑞恩从一个大嘴巴的美甲师那知道丈夫出轨的事之后,她茫然失措,觉得全世界都就此崩塌。

然后,她的妈妈告诉她,她的父亲也曾出轨过。可是,她选择了沉默,并且相信丈夫终究会回到她身边。
按照母亲的意见,她选择了逃避,带着女儿去度假。

正当她希望按照母亲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的时候,在内衣店,她碰到了那个年轻、性感并且没有丝毫罪恶感的小三。在好友的怂恿下,她冲进去与她理论。可是,她却说:你们这帮自以为生活完美的富太太,其实根本都不懂男人到底是什么生物,根本不懂人生到底是什么玩意。

她被打败了。回到家大吵一番。第二天,扔掉他所有物品,开始暴饮暴食的生活。

就在她自以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糟糕的时候。她的好友为了保住工作出卖了她,全世界都知道她正在闹离婚了。报纸上大幅照片登着,左边是意气风发的小三,右边是颓废失意的大婆。

她十三年矜矜业业,不吃甜食,不吃高热量食品,热爱园艺,热衷慈善,体贴丈夫,换来的居然是这样的局面。
可悲吗。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一觉醒来,全世界的人不仅不同情她,反而觉得并不意外有此结果。

是的,她去找寻自我去了。
梦幻吗?并不。现实中,也唯一只有这条路走而已。区别只是,电影里寻找自我只需要二十分钟,而现实里需要一年两年甚至三四年。

这是好女人的命运谱。她们往往都是这样,希望所有人都满意,孝顺长辈,管教晚辈,叮咛丈夫,友爱朋友。直到有一天,发现所有人并不满意,却要面对丢失自我的沉重打击。

那个好莱坞经纪人这样告诉她:请让我告诉你一个人生准则,当你自己对了的时候,全世界都对了。

没有谁愿意舍弃掉自己,然而却依然难免掉进这个黑洞里。
因为我不想让对方伤心,因为我不想让对方尴尬,因为我不想让对方失落。于是,吸收了过多负能量的自我,失掉了快乐的正能量。

她觉得自己很忙碌,追求着完美的婚姻生活。就像她朋友说的,她无时不在完善自己,于是忘记了撒娇,忘记了性感,忘记了可爱。

前几天和小蜜聊天的时候,差点就想拍桌子起来。因着公婆做饭难吃,并且从不肯在这方面费心,宁愿看着她千里迢迢拖回来的土鸡蛋烂掉。我问她,为什么你不自己进厨房做呢。她说,因为她不想让他们尴尬。她说,你不懂,你没和公婆一起住过。

是,我是没有这个经验。然而,我只知道,每一个无限制的忍让,只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爆发。

最后说一句,我欣赏毛豆豆的智慧。或者,这是更适合中国式已婚妇女的道路:卑而不微,孝而不顺。

 6 ) 我喜欢这一版:女人就是要有梦

    哇!WOWWOWWOW!
    很酷的片子。

    鞋子很漂亮、簇新、完美,包包很经典,外套也是!好吧,我承认我都是在看安妮特.贝宁主演的时尚杂志编辑,她的装扮真是完美。梅格瑞恩后来的造型也很漂亮。明星就是明星。安妮特还一直开着一辆白色的小车出现在很多个场景里---可惜我不懂车,所以没办法说这部车到底好不好,但是美女配香车嘛,给安妮特的角色再加分。


    我想每个女人都应该看这种片子,里面简直有我们想要看的一切,除了帅哥,当然,如果你现在就有帅哥看的话,就可以无视了这种女人片了,不过,谁又能保证生活中永远有又帅又有情的帅哥陪伴左右呢,实际上美女也常常会是最最寂寞的人,尤其你还是个好女人,只是盼望真爱而不是随便什么货色都拿来充饥的,结果只好一个人孤独终日。这里,一个重点词出现了,它就是--“孤独”,原谅我对这个词特殊的敏感,因为我现在真的觉得一个人生活还是有点小小的缺憾,北京的夜一天比一天的更冷了,为了节约一直也没开家中的暖气,然后,一个人上床睡觉,到了凌晨居然真的被冻醒!~~在本应该最瞌睡的时间却躺在那里,头脑异常清醒,还一边在想,哇,过去那些穷人在露天睡觉中被冻死真的是可能吗,明明就冻的一点睡意都没有了吗。孤独一人,除了身体上缺少温暖,也让我的心里很空虚,连累的吃东西也吃多了很多,上个周末还吃坏了肚子……我不想反悔离婚,但是真的突然间这两天我冒出过一个念头,其实,是不是还有可能让我可以继续迁就那个男人的,是不是当时我换上一种柔软的态度也许可以说服他不要做那么低级愚蠢的事情去伤害我而实际只是最后一次的惹毛了我-----NO,没有后悔,没有任何改变当初决定的可能,就算我对他还有感情,还愿意爱他,都不可能不结束了----我还留着美好的感情,只是我自己专一、忠诚、善良、宽容而不是记恨,我就是我,这就是我,但是再维持那段关系只会伤害我。

    电影讲的是主人公如何应对背叛的丈夫,还有朋友,但是原谅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电影通过主人公在一次离家出走中结识的一位特别的新朋友还有她得到启示后的改变,揭示了女人生活的原则。那就是要为自己而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对于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不要去太CARE,让事情回到它本来的面目,是人的他会站出来会回来,是鬼的也最终会显现出来。不过是老生常谈。

    但是为自己而活的感觉还真的是很棒很棒的。一个人面对所有寒冷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想到采取什么措施度过过去,很简单,烧盆热水来个脚底按摩就能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暖暖的入睡不必因为这个原因硬找个男人暖被窝。既然马桶堵掉的时候可以自己疏通好,最多花钱请个修理工,千万别又找个不恰当的男人回来。是赔掉自己还是赢回真我,全在一念之间。要诚实,非常非常的诚实。所以我喜欢安妮特饰演的那个时尚编辑,我觉得她的理念很棒,做媒体就是应该给读者真正犀利的东西,把那些虚伪矫饰的大路货扔掉。

 短评

梅格瑞恩真的是年龄大了,其中一个女的脸都皱巴巴了

7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还行

还真没有男主角,如果给个标准,这片很适合失眠而且很无聊时看,,

10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还行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虽然有个无比糟糕的开头。

15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女性题材的败笔。典型的美国梦模式,最后一切难题都解决得非常梦幻,不需要什么努力,忽然就天下太平了。其实当娱乐片还不错,但是很多话总觉得像是女人的自我安慰,没多大真实性。

1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http://www.douban.com/review/1582343/

20分钟前
  • ♣ 9
  • 还行

最后Grace一吼 我直接笑趴下了

25分钟前
  • G
  • 还行

本片使用了大概10吨肉毒杆菌

30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another Sex and the City。Meg Ryan还是直发漂亮。

3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从头到尾的女人戏,熟女最适合了

36分钟前
  • 明,以食为天
  • 推荐

这个片子很有意思,看完以后才回想起,全片没有一个男性出现。。。貌似路人都没有。。

41分钟前
  • 嗷呜
  • 推荐

除了最后出生的婴儿,全片看不到一个男性角色,包括群众演员。

46分钟前
  • 环玥
  • 还行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全片除了最后出生的那个男婴以外...居然没出现过任何一个男性...甚至包括大街上的路人也都是女的...这也太符号了吧...甜心小姐比上一部<我妈妈的男朋友>时稍微好看一些了...不过依然是美人迟暮了...看的我非常痛心啊...

51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男人总是在背叛中如鱼得水,女人总是在背叛中蜕变成长。

54分钟前
  • Da美丽的忽忽妞
  • 推荐

全片没有任何一个男性角色。。。。。除了最后那个小毛头

56分钟前
  • 江边一只鸟
  • 还行

重温一遍,希望贝宁今年能摆脱希爷魔咒打低小波拿影后,片子还是值得再看的,同1939年的版本一样,全片没有一个男人出现,不过那一版我没机会看全啊!

60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我就知道是部梅小姐把头发弄好就一切都好的烂故事...

1小时前
  • 露娜peace
  • 较差

megryan获得了金酸梅奖最差女主角提名,omg

1小时前
  • 眠去
  • 推荐

一部只有女人的电影

1小时前
  • [已注销]
  • 推荐

看梅姐的。。。果然是女人们,一个男的都不见。。。

1小时前
  • Singin'in rain
  • 还行

女人们 The Women (2008http://www.imdb.com/title/tt0430770

1小时前
  • H·今天·你·H·了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