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脸皮厚好意思拍也就算了,7.x的分数能打出来就魔幻了~~~
兰博在阿富汗单挑苏联一个摩步团就算了,毕竟是爽片加所谓反侵略的正义,但这次美军跑的如此狼狈,要不是塔利班给面子,几个周边国家也没下绊子,怕是全折在里面都不意外。另外空中飞人和这剧情怕是对不上吧?
牛B不是这么吹的,打分要跪也注意一下姿势,太离谱,离谱了。
作为一部商业类型战争片,故事、拍摄、表演、节奏都合格,翻译一家的命运悬念成功的拴住了观众的心,男主的知恩图报、信守承诺也表现的很到位,结局也挺感人。
在观影过程中,我有一个强烈的疑问:有些人群,不唤醒他们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受恐怖分子规模袭击,10月至11月,美国领导的联军地面部队联合阿富汗当地民兵组织“北方联盟”等反塔利班力量一同进攻塔利班。12月9日,塔利班在最后一个据点坎大哈宣布投降,宣告其政权的正式终结。但是阿富汗的和平幸福并没有如期来临。
在之后二十年,美国继续在阿富汗开展作战行动,清剿始终清剿不完的塔利班,收缴始终收缴不完的武器和爆炸物品。美军击毙了本拉登,帮助阿富汗建立了现代模式的国家,训练了阿富汗警察和部队,实现了阿富汗普选总统。但是阿富汗新政府仿佛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国内问题不断,部落首领各唱各的调,反美势力始终存在,塔利班依靠强大的群众基础死灰复燃,越来越大。
2021年,在国内民意影响下,在对阿富汗现政府的失望中,美国终于坚持不住了,全部撤离阿富汗。在塔利班的隆隆炮声中,总统迅速逃跑流亡,国家军队警察瞬间鸟兽散,阿富汗迎来了他们的“独立”胜利,塔利班重新掌权阿富汗。
用教法替代法律,用教义管理国家,阿富汗秒回千年前的政教合一时代。是否幸福这几年的新闻都有答案,让我想起了巴金的一句话:这个民族的性格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难。
有些人在刻意宣传阿富汗的伟大,他们是所有帝国的坟场!
看完这部电影,再联想这两年的新闻,我想:阿富汗确实是帝国的坟场,又何尝不是阿富汗人民的坟场?
我非常不喜欢,抛开电影去谈论政治的那些人。就好像很多爱国主义者,一讨论到国与国,似乎都忘却了人性,喜欢用一国的刻板印象去取代人,往往这样就忽略了人性。我不反对爱国,但反对的是无底线,无道德观的爱国。一个爱国的人,应当是一个具有人性的,善良的人,如果对人的苦难视而不见,只沉醉于宏大的叙事,这样的爱国不是爱国,是纳粹!
无论是看一部电影,还是去看待任何国际关系,首先我们必须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人,一个正常人的视角。电影虽然以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但是落脚点依然放在了一个又一个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身上,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家庭和人生,只是和我们一样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但不同的是,无论是John Kinley还是Ahmed,他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做出了遵从自己内心,符合人性的选择。可能有人说,Ahmed之所以去拯救John Kinley,就是为了拿到美国签证,带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逃离自己的祖国阿富汗。但这是一个人,一个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在面临塔利班威胁的时候,一个最符合人性的选择,且不要说在塔利班治下,多少阿富汗人民渴望逃离这个国家,就你我身边“润”学的发达,便可窥人性。对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指责Ahmed,他不是在出卖自己的国家,塔利班不代表阿富汗,不能将塔利班等同于阿富汗!
John Kinley在被Ahmed拯救之后,并没有因为回到了远离战争的美国本土,而就此忘记Ahmed。虽然在帮助Ahmed拿到美国签证的时候,遇到了种种的困境,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最终选择重回险地,去拯救Ahmed和其家人,我想这也是因为他是一个如你我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正如他对自己曾经的上司所说的那样:‘Because I know you are the type of man ,that pays his debts.“他也一个有债必还的人!
最后,引用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里的那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惊险,刺激,还有真实感,还有原型。导演技法熟练。让观众身入其境。并体验不同视角。
现实战争多残酷啊。命如草芥。
男主真帅。梦中情人型的。好像只主演过好片。忘记看的第1部是不是断背山了,一直喜欢到现在。
美丽国的政府机关也是官僚气重啊。把男主气疯了。最后走的还是人情关系网。虽说到头来,也走关系,也花钱,但这里面处处体现着情义无价。这才是美丽的价值输出呀!话说一千W刀,最后买到的军事协议服务,也是很震撼了。反观前段,8人特别行动小组,命丧不值?一个任务牺牲六名。每一名精英士兵,光培养出来有花费的的人力财力物力,超过1000W刀吗?
20230512私人电影院观影之《盟约》 本片又名《绝地营救》,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7部电影,也是在私人电影院观赏的第109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634部电影。 今晚这部超级火爆战争题材电影吸引了七男三女共十位影迷观赏。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年前,当时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许多美军的合作者任由塔利班摆布。导演盖·里奇通过约翰·金利和艾哈迈德的故事,讽刺了美国政府的虚伪,即美国虚假承诺一件事,利用盟友的现实价值,价值兑现后,利尽友散,撕毁承诺,解散团队,任由塔利班报复无助的盟友。 导演用了一个充满江湖道义气质的朴质故事,讲述了美国政府的信用溃败。最终也只能靠个体的自救,得到灵魂的救赎!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闪耀着讽刺现实主义的光辉! 好喜欢杰克•吉伦哈尔和达尔•萨利姆的双男主角的演绎,非常Man,他们的组合真是太完美了! 细节一:AC-130攻击机(空中炮艇)是以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为基础改装而成, 装有强大的机载武器系统,侧面发射的武器系统与精确传感系统、导航与火控系统高度集成,成为美国空军特种部队的攻击平台,并且具有远程飞行能力,炮火强大、攻击性强 。 细节二:很能体会老吉对USCIS(美国移民局)发疯,也让美国人自己去好好体会下。大反派塔利班,第二反派USCIS 最喜欢的两个片段: 1.艾哈迈德拖着约翰·金利翻山越岭的几组镜头,仿佛艾哈迈德个人面对信仰的朝拜之路。这种信仰是对新生活的向往,神圣的背后是世俗的诉求。 2.盖·里奇不愧是最会拍双男主角的导演之一,当两个男人重逢时,那一刻简直潸然泪下!每一句台词都那么经典! 本片也致敬了经典恐怖片《最后的幸存者》《逃离德黑兰》,缺憾一:导演盖·里奇还没能完全驾驭战争题材,军事部分你说写实吧,一个小队就敢跑120KM远去端爆炸物窝点、基地空中支援最快也要半小时,跟儿戏一样;你说不写实吧,片尾一看还是真人真事!缺憾二:双男主角战无不胜,有点抗日神剧的感觉[捂脸] 缺憾三:毕竟是站在美军的角度看阿富汗塔利班,当然没啥好感,其实塔利班在阿富汗还是有一套的。其实美帝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精彩台词: 你真可耻,你竟然帮助异教徒。 告诉我塔利班制造爆炸物的地点。 他已经成了塔利班的十大通缉犯之一。 他消失了,他和他的家人转入了地下。 有一个该死的人被困在一个该死的山洞里。 后门有一个塔利班,前门有三个。 上校,我在这里是因为我八年前救过你的命,我知道你有债必还。 这里附近有许多狗。 我喜欢你的衣服。 我喜欢你的发型。 他们说你有一双美丽的蓝眼睛。 塔利班控制了政权。300多名翻译和他们的家人被塔利班杀害,很多人还在躲藏。 豆瓣评分7.7分,我给8.3分,本片已被列入军军2023年观影三十大佳片之一。
来,盖里奇再看仔细一点,这才是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喀布尔机场撤退的真实
不好意思,满座了,下次(永远不可能)再来接你们。。!!啥?满座?狗都有单独的座位??!!我扒!我死命扒!别落下我啊!!!这轮子架不错,够结实的了,风水宝位谁也别跟我抢,一会风都没有我快,还有再过个把小时就回到我漂亮国老爹的家了
C17 1109号机组您好,您在起飞的时候掉了3颗老鼠屎,这非常不环保,记得回来交罚款!!!1109:好的,收到,我会很快飞回来交罚款的,请放心。
我靠,这才是好莱坞大片啊,比盖里奇的盟约壮观多了,这要是电影得花多少钱才能请这么多的群演啊,盒饭都不够给啊。。真难为老板了
Covenant: a bond, a pledge, a commitment. 4.5。塔利班万恶不赦。
美国政府垃圾不做人,用美国签证让人冒险跟塔利班对立给美军做翻译,走人的时候不兑现承诺带人走,不管人死活👎合着自己的翻译全得靠自己有良心去救🫠片挺好看的,节奏很棒,Ahmed真是能文能武全能翻译啊。看的时候有种口里身上都跟主角一样又是灰又是土的代入感,Ahmed推车真的累死。台词说出了我的心声,爱杰克吉伦哈尔那双漂亮的蓝眼睛😍
美国的主旋律也是很擅长转移矛盾的,明明是美军逃避责任,结果主角一人出钱出力,抛弃家庭,承担一切。主角也一度强调过是we辜负了翻译官,但影片最后也没有更多的拷问,而是用个人英雄主义去掩盖一切。我很好奇真的退伍士兵和他们家人看到这片会怎么想,现实可没有这么多happy ending。说点其他的,全片印象很深的是沉稳的运镜以及简单却有力的大提琴配乐。也多亏了这两点,两个小时的影片虽然一切都在预料之内,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能让我抓把汗。
盖·里奇这是迎来了第二春啊,从之前的《人之怒》再到本片,各方面都稳扎稳打毫不含糊,动作场面的执行更是教做人。Chris Benstead同样再次献上了一部非常有想法的动作配乐,完全撑起了影片中段
盖里奇是不打算要他这张老脸了
本片被很多观众当作好莱坞类型俗套主旋律去看,既可谓咎由自取,又实在小有冤屈。前者很好理解,它的故事题材和角色关系都似曾相识见怪不怪,特别推着小车跋山涉水排除万难送……上次看到类似情景如此煽情还是在天云山传奇!那为什么又说小有冤屈呢?因为你也该注意到影片花费了几乎过半的篇幅去表现主人涉险返阿履约救恩公。而促使他这么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移民部门的扯皮推诿不发签证——导演还特别在画面中醒目大字日期变化。干嘛要醒目提示?因为这就是本片最重要的意图啊!仓促撤军、毁约违信、不管不顾,所作所为都太符合驴党性格。而我们保守派绝不如此。立约必守,知恩图报,否则良心上过不去!巴拉巴拉……所以说片中还有讽,右对左的狠讽。虽然受形势所迫已无法继续黑色幽默犯罪惊悚,可也不代表盖里奇只能彻底倒向那种单一情绪的主旋律。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你救我一命,我护你一生。保护家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带到安全的地方。不要在片中寻找美军在阿富汗存在的全面解释,这里根本就没有。盖·里奇只是让美国人在电影中再次赢得了一场已经输掉的战争。
吉伦哈尔最后在大坝上的慢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啊
侵略者带着阿奸逃跑的故事,笑死个人了。
在结尾字幕出来前都算是中规中矩的主旋律片,但结尾字幕让人不寒而栗:在美军过去二十年的驻扎中合作过的多于三百名的翻译顾问,他们及其家人现在正在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这是根本不敢去想象的,让我又想起美军撤离的那一天阿富汗民众扒飞机的照片,令人唏嘘。
吉伦哈尔决意救出翻译、在空军基地对前上校说的那番发自内心的悲愤激昂之言,让人动容和信服,是该片的戏眼。短评区里永远少不了拿“主旋律”来酸溜溜的,如果真的简单粗暴被归纳为主旋律,那么片尾就无需打出那几段惊心动魄的硬字幕,更不必让吉伦哈尔表达一番怒吼移民局声嘶力竭摔手机砸镜子的戏份了。
2023年了,终于有一部电影站出来公开质疑2021年美军阿富汗胡乱撤军对于当地盟友有多不负责任了,明褒暗贬阴阳怪气,隐藏在个人英雄主义光晕下的东西才是关键。(美国移民局到底有多垃圾)当结尾大力神运输机载着Happy Ending起飞时,就仿佛看到了那些明知一死也要扒在飞机上的喀布尔人,太讽刺了…【回到《盟约》的主要人物身上,刻画很传统却也依旧有力,盖·里奇对亲情与报恩都进行了近乎宗教式的呈现,杰克·吉伦哈尔不顾生死的报恩之举放在阿富汗甚至让我想起了老普什图人死板却又无比崇高的古老信条,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虔诚。对比起来,塔利班扭曲的原教旨主义连肉猪排出的粪便都不如。
好久没有情绪起伏这么大了,实在是撼动人心。哭点很多也很煽情,但是最抓人的还是二人在郊野村落重逢的时候,日光温和,气氛沉稳,他们分别凝视对方,不发一语。明明是最平静的画面,但是却最有爆发力,观众席上的我早已哭成泪人。战争杀戮,是非对错,历史功过,似乎都不是我们平民能够控制的事情。但是只要你曾经不惜一切救我一命,纵使是千山万水危机重重天上下刀子,我也要为你做一样的事情。自由无价,愿世界和平。
行活导演盖·里奇又出手,这水平大概算得上好莱坞的张艺谋,唱了一出夹带私货的满江红。这个事件的改编上,完全可以更加的商业化,但是为了完成批判性的任务,盟约的价值观输出凌驾于娱乐性之上。
大美利坚是活在套子里的人吧,你侵略别人拯救自己?机场丢下阿富汗几万人自己跑了,现在还在装白莲花?这电影就是个笑话。
帝国余晖未尽,还有余裕丧事喜办
盖里奇:给我两个男的,我就还你们一份火花四射的优秀答卷。also盖里奇:我每年先拉着hugh grant和一群男的拍一部花里胡哨的动作喜剧恰点钱,然后我拿这钱再去拍一部自己真正想拍的,嘻嘻。(真的太喜欢配乐了,加到满星!
当中国拍主旋律,它们说政治宣传,意识形态,狗都不看;当美国拍主旋律,它们拍手说艺术和政治无关
观感很刺激。结尾空荡荡的大运输机是对21年8月最后几天人山人海的喀布尔机场最大的讽刺,扒上起落架最后从高空坠落的那些人里是不是都给美国人打过工。离开的和留下的,盖里奇只能在电影里安抚一下美国良心,现实中的那些普通人早已横尸街头。撤军阿富汗的结局比伊拉克荒唐太多。学生军代表团口头许诺“更多更好的改变”取得了“周边大国”的默许之后夺权,看看今天,当时所谓的承诺早已踩在鞋底,一夜回到解放前并非只是几句报道,一切都是以血肉为代价的一笔生意
美国占领期间至少女性可以上学,不像顶针的动物朋友塌利班禁止女性上学